欢迎访问:中国品牌质量网-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主办国家级中央在京科技期刊《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的官方网站。全国产品质量网络投诉联盟智库平台,消费品执法打假协作联盟专家智库建设平台,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品质量问题摸排平台。

这份干货满满的家居家装提示,赶快收藏!

发布时间:2023-07-27    来源:天津市消协    浏览量:

家居家装提示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定制家居日益成为消费的“宠儿”。与此同时,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信息不对等、定制产品实物与设计稿不一致、店铺经营者倒闭跑路、装修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成为困扰许多消费者的痛点。为帮助消费者更好规避消费过程中的“雷点”“陷阱”,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共同发布家居家装消费提示:

  01、消费者该如何避免定制家居(沙发、床、橱柜等)实物与设计稿或者样品不一致的情况?

  消费提示

  消费者应当在下单前与定制企业充分沟通,对定制产品的风格、样式、主要材料、预算等作出具体明确的约定,并在新房进行实地勘测。对定制类产品应当有详细的设计图纸,对尺寸、工艺、材质、颜色等要有详细的标注。对于没有实物展品的,定制企业应出具相应的效果图作为参照,如有实物展品的,可对实样进行拍照,以此作为最后的交付对比依据。定制类产品可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节点与消费者进行逐一确认,避免后期整体出错。若消费者与定制企业对于定制产品风格、式样、图纸、效果图等内容已经明确,建议双方将上述内容明确约定到合同中或作为合同附件由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02、消费者该如何避免定制家居未收到货店铺就倒闭,货款无法追回的情况?

  消费提示

  一方面,消费者在家居商场内店铺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时,尽量使用商场提供的格式合同或者在店铺提供的合同上加盖商场的合同专用章,并将预付资金打到商场账户。避免出现店铺倒闭或更换经营者,商场以合同、资金均没有走商场系统而拒绝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此外,建议消费者购买家居家装产品时,不要选择过长(如超过3个月)的预付期,付款方式尽量选择分期付款,付款时间与工作进度相挂钩,可按工程节点付款,降低资金受损的风险。

  另一方面,商场应当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主动与商户建立履约保证金制度和统一支付渠道,并在商场内设立警示牌,告知客户购买商品的支付规则以及私下交易可能存在的风险。

  03、消费者在签订家装合同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消费提示

  核心是要在合同中明确各项内容。建议采用《浙江省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正规的装修施工合同,并在合同中对施工工期、质量要求、具体装修材料、验收程序、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特别要注意,对于装修材料标准的约定内容要做到细致、明确,对包括外墙、内墙、顶棚、地面等每个部位使用材料的品牌、型号都要清楚标明,对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款,要进行详细说明,索要并保存好证据。另外,合同中的违约条款也不要忽视,对于企业逾期交付产品、交付产品与实际不一致等情形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以便维权时有相应合同条款作为支撑。

  04、消费者遇到家装企业无故拖延工期,该如何维权?

  消费提示

  装修无故拖延工期,属于《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对此,消费者可以选择给予商家适度的宽限期,要求家装企业在宽限期内完成装修工程。如果商家在宽限期内仍然无法交付工程的,消费者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和第五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与商家解除合同,要求商家退款并承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05、消费者遇到家装企业频繁增加工程预算、强制追加款项等乱收费问题,该怎么办?

  消费提示

  乱收费问题的根源在于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于家装行业的不了解,刻意侵害消费者对于商品的知情权,导致消费者无法与商家在合同中约定明确的收费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十条和二十条均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有权拒绝商家的强制交易行为,商家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如果遇到商家乱收费问题,可以拒绝商家的强制交易行为,并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06、消费者在家装验收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消费提示

  消费者应根据装修进度及时进行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的验收,留存过程验收资料。工程整体完工后,进行竣工验收,并办理验收移交手续,装修企业提供工程保修单(电气网络管线、给排水管道等隐蔽工程的保修期不少于八年,其他工程不少于两年)。对装修项目进行逐一验收时,施工验收应按设计、合同要求以及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产品验收应对颜色、款式、材质等标准进行验收。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提出,装修单位应给出整改方案,并及时整改。此外,装修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等情况,为此消费者应不定时去现场抽查检查,多与装修企业或者装修人员进行沟通,做到多查看、多询问,以此避免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