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品牌质量网-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主办国家级中央在京科技期刊《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的官方网站。全国产品质量网络投诉联盟智库平台,消费品执法打假协作联盟专家智库建设平台,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品质量问题摸排平台。

泾川县多举措合力共创食品安全示范城

发布时间:2024-07-05    来源:中国品牌质量网    浏览量:

  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中国品牌质量网讯   (本刊通讯员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市场监管局  辛文辉 )     泾川县位于陕甘交界处,是甘肃的东大门。全县总人口35.62万人,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518户。

  2021年11月平凉市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以来,泾川县从群众关注出发,积极探索推行“流动餐车+食品摊点”新模式,拓展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新途径,建立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新机制,培育食品生产企业新领域......

  辛勤的努力和付出换来了一项项喜人的成绩。

  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近年来,泾川县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实化推进举措,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食品市场秩序持续稳定向好。

  党政同责,谋定快动下好食安“先手棋”

  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将食安城市创建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制,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各乡镇、行业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将食安城市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链条,构建任务目标化、责任清单化、管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形成了“上下统一、体系完整、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全力推动创建任务落实见效。

  标本兼治,常态长效共筑食安“防火墙”

  持续提升食品源头治理能力,按照“四个最严”要求,紧盯种养、生产、流通、供应、服务等关键环节,坚持关口前移,抓好源头预防,深入推进产地环境净化和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扎实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污染食品流入市场、流向餐桌,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的监管体系。生猪定点屠宰率、屠宰动物检疫出证率、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储存政策性粮油8322吨,完成“三品一标”企业21家,产品22个。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公立医疗机构扎实履行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责任,持续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和预警能力。

  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监管手段。近年来,泾川县全力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以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15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快检室和2个大型超市食用农产品检测室为支撑,流动检测车、快速检测仪为补充,形成“一主三辅”三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有效发挥检验检测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据悉,仅2022年,全县完成食品监督抽检703批次,食品快速检测6833批次。

  全域监管,部门联动共画食安“同心圆”

  部门协作配合,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十大攻坚行动”,集中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防控能力。教育、民政、住建、文旅、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常态化加强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建筑工地、旅游景点等单位场所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严管承包经营行为,筑牢食品安全坚固防线。公安、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市场监管等部门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及时查处“两超一非”、制假售假、非法添加、超范围使用等行为,坚决维护好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盐”监管实现了新突破。食盐与老百姓的每一餐都息息相关,泾川县将食盐安全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打击食盐销售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取得了成效显著,为全省食盐监管提供了宝贵经验。全县食盐经营主体落实食盐专区销售管理,统一张贴“请使用碘含量符合甘肃标准(21~39mg/kg)的食盐”消费提醒牌,食盐市场秩序得到全面规范和提升。

  食品摊点的经营水平是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第一印象。泾川县多部门联合,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制度要求、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工作着装、统一证照公示的“五统一”标准,探索推行“流动餐车+食品摊点”经营模式,引进流动餐车62台,覆盖8个乡镇,有效提升了全县食品小摊点管理水平。

  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有了新途径。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由平凉市中天环境城市服务有限公司承接县域内餐厨剩余物统一收集及无害化处理,杜绝了餐厨垃圾非法回流,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日处理量达10吨。

  “企地协作”推动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坚持“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品牌优先、产销一体、辐射带动、互惠双赢”的发展理念,以“推广新技术、种植有机菜”的为目标,引进试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进果蔬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积极投建泾汭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园区,推进蔬菜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广泛发动,社会共治掀起食安“新风尚”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为此,泾川县全面强化宣传引导,建立健全行业公约,规范开展维权行动,构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群策群力、联防联治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持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六进”活动,利用泾川融媒、市场监管、食安泾川及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广泛发布各类宣传信息180多条,投入宣传经费15万元,制作食品安全宣传展板15个、印制发放各类宣传画1.5万张、彩色门带5000条、食品安全知识手册1万份,营造了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

  “文明用餐,从我做起”已深入人心。近年来,泾川县积极探索“文明餐桌”行动新机制,全面推行“进屋有指引、墙上有宣传、桌上有提示”工作举措,构建了行业自律、监督劝导、示范带动多元共治机制。通过动员推广、宣传引导和随机抽查,全县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等落实“文明餐桌六项承诺”,合理设置宴席菜单,配套增加“小份菜、半份菜”、集体聚餐N-2菜单、餐后提供打包服务等措施,持续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坚决打击“舌尖上的浪费”,在全省查办首例违反《食品浪费法》案件,全县“文明餐桌”行动在潜移默化中蔚然成风。

  “红黑榜”架起群众食品安全监督桥梁。推进落实食品安全“红黑榜”发布制度,实行上榜单位动态闭环管理,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三年来,共发布食品安全“红黑榜”38期,有效推动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打造了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共治平台。

  宣传活动走进农村。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泾川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平凉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农民朋友关心关注食品安全、参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真正填充了乡村层面宣传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空白。

  走进现在的泾川县,沿街商铺LED显示屏、电梯广告电子屏、户外大型宣传广告、公交站牌宣传栏、城市垃圾清运车、外卖餐箱等等,随处可见食品安全宣传标语。监管有力度、经营有秩序、投诉有结果、群众有参与的食安泾川新形象悄然树立,人人拥护、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食品安全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泾川县将进一步优化思路,压实责任,细化举措,坚持党政同责,落实“四个最严”,严惩违法行为,强化宣传引导,全力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见效,推动形成社会各方良性互动、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