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工作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8个方面服务“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州市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中国品牌质量网讯 3月6日,广州市召开全市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赵军明作工作报告。
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交出亮眼成绩单
记者了解到,2024年,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全力以赴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60.3万户,增长11.6%,增速领跑全国重点城市。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367.1万户,居全国第四。70件专利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数量居全国第三。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蝉联第一。连续4年全省质量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连续5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A级。连续4年全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A级。
强化政治引领,队伍战斗力不断提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深调研”任务34项、改革举措25项。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行风建设,推动完善注册登记、行政执法、消费维权等领域工作制度、指引59个。成功创建首个食品相关产品领域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设立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获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发展提质类一等奖。
优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发展稳中有进。数字化市场监管示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监管在线”上线试运行,“市场主体直通车”累计访问量超1.5亿人次。深入推进审批许可改革,实现企业迁移“一地办”“一次办”,企业注销“一事一网一窗”办理。推动经营主体增量提质,出台21条措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培育个体工商户,打造“星火服务站”4个,推动平台赋能105家传统市场数字化转型,全市网络经营主体突破百万户,居全国城市首位。培育广州首个省级广告产业园区,全市规上广告企业营收929.5亿元。认定“白名单”企业超1万户,覆盖行业增至21个。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出台《广州市公平竞争集中审查办法(暂行)》,挂牌运作两个省级经营者集中申报服务窗口。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服务经济回升向好。多措并举推动产业发展,推动出台《广州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广州召开。新型储能等6条产业链列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3个区纳入全国质量强县(区)培育库。全市制造业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实现全覆盖。举办第二届“广州国际美妆周”,拉动投资消费额达14.3亿元。开展第二批“食在广州”品牌认证,评定星级餐厅52家、品牌食品12种、品牌名店6家。制定全市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十条措施。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新增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212项。新增发布市地方标准84项,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3个。印发《广州市城市公共标识系统导则(试行)》。联合八部门印发《广州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牵头制定全球首个数据资产管理国际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全市27个项目获省标准化突出贡献奖。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支撑水平。新获批筹建新型电力系统数字传感及控制产品国检中心、新型储能安全及可靠性等6个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全市国检中心增至37个,国家产业计量中心4个,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获CMA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136家,居全省首位,服务认证证书数全国排名第一。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8项。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建有各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0个。
打造知识产权高地,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7.9万件。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249万件。广州企业在2024年“湾高赛”和第二届“湾商赛”中获金奖数量居全省首位。培育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7家。知识产权转化效益明显增强。组织84家高校、科研机构盘活存量专利,入库专利5.3万件。举办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达488.2亿元。新增发行3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7只产品融资超14亿元,融资规模和发行数量全国领先。知识产权保护全国领先,获批番禺(珠宝和动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国家级)、花都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国家级)。发布全国首个专利纠纷诉讼调解裁决处理地方标准。落地全国首单3000万元保额的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推动出台全国首个聚焦人工智能行业商业秘密保护团体标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质量有效提升。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经验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建设大湾区首个境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编制发布国内首个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三品一特”安全形势稳中向好。食品安全保障有力。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不合格食品处置率达100%,食用农产品快检196万批次。开展校园食品、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及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特供酒”清源打链等专项整治行动。药械安全稳中有升。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药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发布全国首个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领域市地方标准。推进进口药品备案预审服务,制定研发用药品进口“白名单”制度。产品质量监管扎实有效。燃气器具、消防产品等不合格产品后处理整改完成率达100%。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严查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质量违法和非法改装行为。牵头推进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联合管理,全省率先建立外卖配送行业电动自行车联合管理新机制。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有章有法。电梯、锅炉、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风险隐患跟踪处理率保持100%。全市超期未检特种设备实现动态“清零”。推动修订实施《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全市电梯平均救援响应时间10.6分钟,全国领先。
深化市场秩序治理,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维护消费市场秩序。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民生领域广告监管等专项行动以及教育、医疗、殡葬等行业价格秩序治理。牵头整治城中村水电费加价乱象。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编制《电商平台合规指导书》,全省率先出台直播电商规范经营指引清单、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行为查处指引清单。加强重点行业商品网络交易监测。深化放心消费行动。印发《广州市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打造16个五星农贸市场,示范带动全市农贸市场品质提升。推动全市食品销售新业态连锁企业100%实施《生鲜连锁企业食品经营管理规范》。新增消费维权服务机构151个、“双承诺”单位1427家。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消费投诉举报108.9万件。
奋进2025年,广州市场监管这样拼!
2025年,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以及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全市“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坚持“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加强科技创新、科学监管,全力服务“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市场监管工作新篇章。
举全局之力推进南沙开发开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先行先试。将南沙打造成知识产权高地、质量强区示范、营商环境标杆、食品安全典范。推动南沙联合港澳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进粤港澳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大湾区(南沙)质量品牌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南沙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加强国际及港澳间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湾区标准”、国际标准的制订,推动“湾区认证”、国际认证。持续优化“穗澳通”一站式商事登记服务。支持南沙推动监管体制改革,开展“准入+监管”闭环管理试点,全面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支持南沙建立健全与港澳之间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推动“港澳药械通”提质扩面。支持南沙在消费维权领域与港澳交流合作。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深化数字化市场监管示范城市建设,推动数字化市场监管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市场监管在线”高效应用,推进Deepseek等大模型在注册登记等业务的应用,实现AI导办、AI审批,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感。推动实现大湾区城市和全国重点城市注册登记“一地办理、全国通行”。进一步优化连锁食品销售经营许可便利化措施。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建设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平台和规则库,加强对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抽查,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建设,加强商业混淆、商业诋毁治理。深化平台经济领域合规治理,建立平台企业合规经营长效机制,加强对网络订餐平台证照公示监测,深化对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网络经济新业态监管。深入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全域智慧监管机制。优化信用修复,实现“一键申请、即刻修复”,轻微失信行为“免申请”信用修复。拓展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减免责任清单事项。
全面提升质量,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强链标准稳链效能,推动组建产业链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聚焦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推进质量管理公益推广试点。推动有条件的区争创全国质量强县(区)百强,增强区域质量竞争力。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出台标准领航行动方案。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等产业标准体系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外市场准入技术法规库覆盖的国家(地区)增至8个。推进《广州市城市公共标识系统导则(试行)》宣贯实施。开展锂电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完善珠宝玉石检测相关标准体系。健全质量融资增信体系。打响三个城市品牌,越秀区专业批发市场试点建设“中非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国际美湾”品牌价值,举办第三届“广州国际美妆周”活动;持续擦亮“食在广州”城市品牌,培育优质食品龙头企业。以科技创新、科学监管助推产业发展,支持国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建设,建好用好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食品相关产品质量与安全)。深入实施《广州市化妆品监管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国家药监局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药械注册指导服务黄埔工作站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行动。新增编制国家、省级药品标准28个。持续推进广州广告产业园区提质扩容。
构建一流知识产权生态系统,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提升专利预审服务效能,预审合格后专利授权率超90%。强化专利转化运用,搭建企业专利需求对接平台,推动知识产权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并取得新突破。支持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提能升级,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化新一轮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挖掘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加强与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等国家级专业机构合作。优化知识产权助企“出海”服务,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监测机制,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强化海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搭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平台。开展企业海外商标抢注监测,加大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推广力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果,高质量完成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刑事打击联动机制。加强化妆品、珠宝动漫、皮革皮具等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大跨区域知识产权侵权惩处力度,重点打击“傍名牌”“搭便车”侵权假冒行为。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深入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培育,推动个体工商户稳增长、提质量、优结构。深入推进“星火计划”,引导网络交易平台扶持中小微企业。探索推出“穗信贷”系列融资服务产品,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开展农贸市场品质提升行动,全市培育打造星级农贸市场不少于90家。着力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完善地理标志联席会议机制,规范地理标志授权管理。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
保持强大监管震慑力,重点解决市场监管领域突出问题。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加强对肉类产品、食用植物油、网络订餐、网络销售食用农产品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检验技术与高通量检测方法创新研究,持续推进《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范》编制,加强危化品包装物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开展涉氧特种设备全链条监管行动,推进住宅老旧电梯连片更新。着力破解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监管,开展春、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全覆盖检查,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进行实时巡检,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校外供餐单位现场检查评价100%全覆盖。优化完善“互联网+明厨亮灶”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校园食品信息化管理。着力破解电动自行车监管难题,严格落实《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实现经营者新规新标宣贯覆盖率达100%。严查经营性非法改装、加装、拼装行为,依法从严整治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规范管理。督促外卖即时配送企业落实交通安全管理义务以及对骑手管理责任。着力破解城中村水电费加价治理难题,建立多部门常态化治理协同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城中村出租屋底数摸查和清单销号管理,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和曝光力度。着力破解预付式经营治理难题,推动有关部门开展重点行业预付式经营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查处单用途卡不公平格式条款、违法广告、不正当竞争、不正当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预付式经营主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此外,探索构建消费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促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
做好市场监管领域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顺利举行。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为目标,全力做好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广告等市场监管领域的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
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提升市场监管综合能力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巩固提升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开展行业治理“回头看”,推动形成主动担当想干事、想方设法干成事的良好作风。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深化“羊城红旗手·智惠”党建品牌建设,探索网约配送友好生态建设,推动网络配送行业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广州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