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品牌质量网-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主办国家级中央在京科技期刊《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的官方网站。全国产品质量网络投诉联盟智库平台,消费品执法打假协作联盟专家智库建设平台,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品质量问题摸排平台。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5-05-08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浏览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现将202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报如下。

  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一)特种设备登记数量情况。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2294.18万台。其中:锅炉30.99万台、压力容器571.63万台、电梯1153.24万台、起重机械304.81万台、客运索道1168条、大型游乐设施2.54万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下简称场车)230.86万台。另外,气瓶总量达3.18亿只,压力管道总长度达117.48万公里(在册)(见图1)。

  图1 2024年特种设备数量分类比例图

  (二)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及作业人员情况。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和充装单位76450家,持有许可证79581张,其中:设计许可证2489张,制造许可证16977张,安装改造修理许可证33347张,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许可证26768张(见图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1360.18万张。

  图2 2024年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分类比例图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情况。

  截至2024年年底,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共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23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2个,市级492个,县级2613个,区县派出机构97个。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计127505人。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5328家,持证5609个。其中,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620个,型式试验机构42个,气瓶等其他检验机构2577个,无损检测机构895个,安全阀校验机构1365个,电梯检测机构110个。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包括市场监管系统内检验机构263个、社会检验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355个、技术检查机构2个。

  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一)事故总体情况。

  2024年,全国共报告特种设备及其相关事故、事件(以下统称事故)132起,死亡114人。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2024年加强了舆情监测与核查,扩大了统计口径,将特种设备相关安全事件也纳入统计范围。

  (二)事故特点。

  按设备类别划分,锅炉事故2起,死亡2人;压力容器事故3起,死亡4人;气瓶事故2起,死亡4人;电梯事故41起,死亡27人;起重机械事故36起,死亡41人;场车事故43起,死亡36人;压力管道事故1起,客运索道事故3起,大型游乐设施事故1起,均未造成人员死亡。(见图3、图4)其中,场车、电梯和起重机械事故占比较大,占事故总起数的90.90%、死亡总人数的91.23%。

  图3 2024年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及占比情况

  图4  2024年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及占比情况

  按发生环节划分,发生在使用环节109起,占82.57%;修理环节13起,占9.84%;维护保养环节5起,占3.79%;充装环节2起,占1.52%;安装调试环节1起,占0.76%;检验检测环节1起,占0.76%;救援环节1起,占0.76%(见图5)。

图5 2024年特种设备事故环节分布占比情况

  按损坏形式划分,承压类设备(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事故的主要特征是泄漏、爆炸、爆燃等;机电类设备(起重机械、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场车、客运索道)事故的主要特征是挤压、碰撞、坠落、受困(滞留)等。

  按发生时间进行划分,三季度特种设备事故数量最高,一季度特种设备事故数量最低。其主要原因是三季度处于暑期汛期,高温、暴雨、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影响特种设备安全,设备故障易发多发,高温酷暑情况下作业人员易疲劳、安全意识松懈,违章操作多发。一季度特种设备事故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春节前后,部分企业放假停工停产、设备处于停用状态,降低了事故发生风险(见图6)。

  图6 2024年1—12月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分布图

  (三)事故主要原因。

  截至2024年年底,特种设备事故共结案59起,根据结案材料分析,事故原因主要分两类:一是因使用、管理不当发生事故,约占81.36%。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作业人员操作不当甚至无证上岗。同时,还存在维护缺失、管理不善等问题。二是因设备缺陷、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附件失效及安全保护装置失灵的事故约占18.64%(见图7)。

  图7 2024年特种设备事故原因占比情况分布图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情况

  2024年,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围绕“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全力守护特种设备安全,为高质量发展持续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一)深入推进隐患治理,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一是推进特种设备专项排查整治。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锅炉安全提升行动,开展工业氧气瓶、高风险大型游乐设施、化工企业特种设备排查整治,开展电梯安全筑底行动,实施“悬崖秋千”专项隐患排查。全系统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6.95万份,责令停产停业119家,查封、扣押设备1.26万台(套)。二是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累积开展监督检查128万人次,发现燃气相关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问题隐患2.8万项,查办重大案件357起,建立液化石油气瓶信息追溯平台和压力管道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三是打击作业人员证书违法违规行为。会同应急管理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行动,全国排查考试机构1371家,发现问题2597项,责令停止考试工作105家。

  (二)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努力拉升发展高线。

  一是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北京服贸会等重大会议与活动特种设备服务保障任务。二是积极推动老旧设备更新改造。配合应急管理部推动老旧化工装置中高风险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更新改造,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住宅电梯、供热设施设备、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建筑施工设备等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联合印发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实施意见。三是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完善高耗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开展特种设备节能人员培训1.2万人次,完成133项典型工业供热系统和高耗能设备能效测试评价。

  (三)健全安全责任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推动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制定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考试指南,强化监督抽查考试,全国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206.5万人次。二是印发加强特种设备分级分类属地监管的通知,推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三是发挥“三书一函”督促作用。全系统发送提醒敦促函5638份、整改通知书9995份、约谈通知书2067份、挂牌督办通知书324份。

  (四)强化风险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二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制定《加强特种设备应急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修订《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压力管道泄漏事故应急演练。

  (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效能。

  一是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推动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发布实施《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悬崖秋千安全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二是加强宣传教育。举办202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电梯安全周”“叉车安全日”等主题活动,在央视主要频道播放特种设备安全公益广告,指导行业协会及企业举办操作技能大赛。三是加强队伍和行风建设。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管理办法》,举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骨干培训班。部署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年行动,全系统共对4905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工作质量监督检查,累计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685份,立案处罚231件。

市场监管总局

202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