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品牌质量网-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主办国家级中央在京科技期刊《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的官方网站。全国产品质量网络投诉联盟智库平台,消费品执法打假协作联盟专家智库建设平台,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品质量问题摸排平台。

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 (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4-25    来源: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量:

  2023年,广州市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中新知识城新一轮知识产权综改方案获省政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获批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州分中心,在2022年度全国城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位列全国157个城市第一名。

  一、知识产权创造

  专利: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为11807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6339件,位居全国第4位(较前年排名提升2位),同比增长31.6%,增速位于前列。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151981件,位居全国第4(较前年排名提升1位),同比增长29.1%。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1.1件,较上年同期增加18.5件,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5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2.1件。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量61493件,同比增长30.7%,增速高于全省(比增21.9%)和全国(比增25.7%)水平。广州市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5项、优秀奖98项,合计105项;2023年湾高赛广州26个项目获奖,其中金奖6项、银奖10项、优秀奖10项,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荣获大赛“最佳组织奖”。

  商标:全年全市商标注册量206991件,位居全省第2、全国第4位。截至年末,商标有效注册量突破230万件,达到2329976件,位居全国第4位。

  地理标志:截至2023年底,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地理标志商标15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全年新增2件,分别为南沙区“黄阁小虎麻虾”、番禺区“沙湾墨兰”。南沙小虎麻虾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版权:全年全市作品著作权登记共90553件,其中登记软件作品72959件,其他类型作品17594件,居全省前列。

  植物新品种:全年全市共259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占全省73.2%。39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全省79.6%,68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广东省审定,占全省70%。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一)行政保护

  强化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行政执法保护。全市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商品,组织开展站西路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2023年“清源”地理标志保护、“护航-2023”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从快从严打击惩处知识产权重复侵权、恶意侵权及其他严重侵权行为。全年办结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282宗,假冒专利案件19宗,无资质专利代理案件3宗;办理商标行政处罚案件1568宗,罚没金额2756.68万元。进驻广交会、中博会、海丝博览会、美博会、广州博览会等大型专业展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年处理展会知识产权纠纷1322宗。市市场监管局获全球反假冒机构(GACG)颁发“2023年度全球反假冒国家公共机构奖”,成为自2011年以来国内第四个获得该奖项的执法部门。

  提高版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全年全市办理版权行政执法40宗,检查单位8141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9654人次。全市2个项目荣获2022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有功单位(个人),1宗案件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版权十大案件。市公安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互联网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开展“院线电影版权保护”“青少年版权保护工作”“剑网2023”“清朗·亚运会”等专项行动。“4·10”涉嫌侵犯教辅图书著作权案入选国家版权局“青少年版权保护季专项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例”。

  强化商业秘密和反不正当竞争行政保护。全年全市立案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62宗,罚没金额1687.26万元,立案数、罚没数位居全省第一。推动越秀、海珠、黄埔、番禺、南沙等5个区深入开展省“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建设。打造黄埔、南沙两个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联合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律师协会推出首个市级商业秘密保护服务工作站,开展“商业秘密保护服务律师在线”品牌服务。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商业秘密行政侵权案7宗,办结3宗。

  强化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组织开展“龙腾行动2023”“蓝网行动2023”“净网行动2023”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项行动,联合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开展“2023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共查扣侵权嫌疑货物7500余批次,涉及货物520余万件。全年两关向各地公安机关通报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线索54宗,协助法院开展调查取证、诉讼保全等50次。

  强化农资打假力度。全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6439人次,检查企业及经营场所21538家,立案查处各类案件264宗,罚没金额共计512.71万元,整顿市场150个,共发放宣传资料5.7万份。

  (二)司法保护

  依法严打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全市公安机关先后开展“蓝剑4号”“蓝剑5号”“蓝剑6号”“1+N”“鹰击2023-8”“剑网2023”“4+N”等专项行动。成功侦破“9.13侵犯商业秘密”专案,冻结涉案资金560余万元,4宗知识产权案件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10宗案件获得省公安厅贺电。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荣获“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昆仑专项行动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

  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全年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72件361人,起诉395件659人。其中,批捕假冒注册商标罪107件145人,起诉154件285人;批捕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141件177人,起诉209件297人;批捕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7 件15人,起诉21件45人;批捕侵犯著作权罪13件19人,起诉8件24人;批捕侵犯商业秘密罪3件4人,起诉2件7人;批捕销售侵权复制品罪1件1人,起诉1件1人。3个案例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1人获评2022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2023年,广州市两级法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一、二审刑事案件423件(其中一审381件,二审42件),审结416件;受理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25458件,审结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26746件;审结涉知识产权执行案件9147件,执行到位金额1.7亿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全年共新收各类案件14010件,办结14193件,诉前成功调解案件3887件,28件案例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专利审判庭被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安部评为“2022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全省唯一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大楼----黄埔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大楼揭牌启用,黄埔区法院综合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被国家版权局评选为2022年度广州市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黄埔区法院综合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花都区法院设立广州首家“知识产权法庭巡回法庭”。南沙法院与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共同签署《关于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框架协议》,强化知识产权跨域司法协同保护。

  (三)协同保护

  强化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广州市公安局、广州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版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签订合作机制文件,形成协同保护新格局。全年处理跨部门移交知识产权保护案件27 宗,其中刑行反向衔接知识产权案件 21 宗。建立广州市皮革皮具、化妆品、珠宝动漫等重点特色产业快速维权机制,快速出具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1980份。

  促进协同维权保护纵深发展。建立快速维权合作机制,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先后与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白云区人民法院、白云区人民检察院签署合作协议,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工作室”“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协作基地”“白云区人民法院驻保护中心法官办公室”“检察官办公室”等,全年完成电商专利侵权案件咨询判定处理1559件,办理纠纷调解案件855件。

  扎实推进专利快速预审。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年审核备案申请主体874家,备案主体累计达到1571家。全年预审案件接收量2521件,合格量1684件,为广州“制造业立市”目标夯实技术支撑基础、注入崭新动能,赋能广州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知识产权社会共治能力。发挥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作用,全市建设有62家知识产权调解机构,全年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2467件。知识产权仲裁取得新成效,一宗涉外仲裁案例入选司法部的年度仲裁工作指导案例、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以及商务部的“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知识产权仲裁发展经验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

  (四)重点领域保护

  开展知识产权信用监管试点。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工作,出台实施《广州市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规则(试行)》《广州市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指引(试行)》《广州市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修复工作指引(试行)》《广州市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指引(试行)》等政策文件,深入探索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2023年标定70余家企业及专利代理机构的信用等级为“失信(C 类)”。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试点城市,相关经验做法被复制推广。

  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建设。推广实施《商品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等国家标准,举办商品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应对等专题培训,加大规范化市场培育力度,中港皮具城、广州国览医疗器械城通过2023年度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续延审查,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深入开展“正品正货在市场”建设行动,通过开发“正品正货”微信小程序,在重点商圈和重点市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监测,成立广州正品正货品牌保护联盟等措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业自律机制,助力推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建立社会公共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知名旅游景点、老字号、地理标志等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商标保护调查研究,选取荔湾区“永庆坊”和番禺“沙湾古镇”为试点,推出构建知识产权挖掘培育机制和保护机制、打造发展示范平台、健全运营指导机制等多项社会公共资源品牌保护举措,培育“永庆坊”系列注册商标58件。指导“陶陶居”品牌实现年营业收入超3亿元,年利润总额近3300万元,品牌整体市值超5亿元。

  (五)海外维权

  搭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体系。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州分中心,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建设,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推广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全市已有170家次企业投保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总保额3.12亿元,总保费4053.47万元。我市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创新举措被国务院列入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落地全市首单跨境电商解除TRO禁令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并推广使用,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三、知识产权运用

  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结合广州实际,推动出台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认真落实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积极培育市场化交易运营平台服务体系,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挂牌、供需双方对接、交易撮合、资产评估等服务,引导创新主体通过转让许可实现专利转化。支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2023年新增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8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5家。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牵头新建8个省战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累计建设16个。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累计投资项目20个,投资金额6亿元。围绕广州市现代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绿色石化和新材料、软件和信创、检验检测服务业等产业链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完成专利导航项目10个,完善产业发展知识产权辅助决策机制。2023年,全市完成专利转让28672次,同比增长36%,专利许可次数885次,同比增长64%。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推动科研院所及国企专利成果向中小微企业转化,壮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动能。截至2023年底,累计达成专利开放许可成交2944件次。

  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推动形成多元互补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融资模式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典型案例并获得推广。出台《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有效推动广州市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便利度进一步增加。2023年,全市专利和商标质押金额为312.6亿元,惠及企业1000余家,融资成效居全省前列。创新形成“政银企”“政银企服”以及风险补偿机制合作等三种互为补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推动“知本”变“资本”。2023年,开展入园对接活动近200场,惠及企业近8000家(线上线下),推进融资68.86亿元,28个大中型科技园区已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工作站,推动企业承接专利或许可116件。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研究和专利分级分类评价研究取得成效。

  推进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建立商标品牌培育机制,挖掘培育区域商标品牌资源。深入发掘“黄阁小虎麻虾”“黄阁麒麟荔枝”“番禺麻虾”等农产品资源,引导和协助农村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涉农企业和农民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其中,“黄阁小虎麻虾”“沙湾墨兰”分别于2023年4月、9月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番禺区实现地理标志商标零的突破。在“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上,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获评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广货好手信”,位列十大“广货好手信”前二。

  四、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

  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开创广州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强化政策激励和引导作用,印发《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扩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拓宽扶持方向,加大对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出台《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对民营企业覆盖面,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进广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印发《广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中新知识城综改试验再开新局。推动落实新一轮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深化中新知识城综改试验。《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23—2027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巩固扩大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的先发优势和经验成果,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提供制度支持。

  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加快建设“1+1+N”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创新主体提供基础性、特色化知识产权服务。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优化升级,组织起草广州市地方标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与服务规范》。正式立项广州市地方标准《知识产权助力科创企业上市服务规范》。开展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落地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占全国40%。广州开发区、越秀区分别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试验区。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暨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101个广州优秀自主品牌精彩亮相商标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荣获“2023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贡献奖”。落实《南沙方案》,推动在南沙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广州代办处南沙服务站,推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设立南沙分中心。截至2023年底,全市集聚2家国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5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5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5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和60家市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五、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和文化建设

  深化穗港澳知识产权跨境保护协作。市市场监管局与香港海关、澳门海关建立跨境知识产权案件快速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压缩案件处理周期、提高案件调查效率。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工作委员会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合作备忘录》,建立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政企协作渠道。举办第一届跨境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深入研讨知识产权跨境侵权打击的难点问题和应对策略,探索建立不同法律体系下知识产权案件证据互认等执法协作新举措。市市场监管局、广州海关、香港海关合作查办的一宗跨境商标侵权案,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工作委员会评为2023年度十佳知识产权保护案例。

  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推动德国、马来西亚专利事务所获批准落户,落地外国专利代理机构数占全国一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博览会永久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知识产权人才港正式开港,联合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设立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产权实践基地,联合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共建的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逐渐实现市场化运营。

  打造知识产权文化高地。举办第二届产业问策知识产权高峰论坛,解读新能源新材料知识产权热点问题,提供优质知识产权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举办2023年“中国50位50岁以下知识产权精英律师颁奖典礼”,凝聚榜样力量,促进人才发展。成立知识产权海外保险俱乐部,举办“知识产权海外风险管理赋能企业出海远征”专题培训活动。连续两年举办了“羊城IP杯”专利检索技能大赛,连续四年开展“广州IP保护”知识产权公益课堂,向南方+、花城FM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中心信息 70 余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在数量上取得3倍增长。

  高标准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期间,广州作为连续两年全国宣传周活动分会场,举办“2023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暨广州知识产权成果展示”专题活动,发布“2022广州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举行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仪式、发出广州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