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品牌质量网-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主办国家级中央在京科技期刊《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的官方网站。全国产品质量网络投诉联盟智库平台,消费品执法打假协作联盟专家智库建设平台,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品质量问题摸排平台。

探讨“以赛促学”在质量知识普及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2    来源:中国品牌质量网    浏览量:

2022年《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 第十一期  原创文章

李荣超、招原春、黄雪松

(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 广州 511356)

  【摘要】:普及质量知识的目的在于引导科学消费、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消费引领、社会监督和社会共治,推动质量提升,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社会上有各式各样的质量知识科普活动,来帮助消费者答疑、解惑,普及科学知识,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按需消费,推动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公平、和谐发展。本文将揭示当前质量知识普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以赛促学”在质量知识普及中的应用优势,并探讨“以赛促学”在质量知识普及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以赛促学;质量知识;消费者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质量经历了“质量振兴”“质量发展”及至当下“质量强国”的非凡历程。在质量强国战略的有序建设中,质量安全不应只是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工作要点,也应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产品与服务的第一意识。如何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质量问题,营造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也就成为质量领域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将揭示当前质量知识普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以赛促学”在质量知识普及中的应用优势,并探讨“以赛促学”在质量知识普及中的具体应用。

  一、质量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一)产品与营销概念繁多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产品层出不穷,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围绕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产品的研发生产也越来越趋多元化、精细化,同一类产品,往往在用材、工艺、功能等方面有着诸多差异。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挑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变成了一项费时费力的“技术活”。

  为吸引眼球,促进销售,各商家在营销上奇招迭出,产生了各式营销概念。有迎合自然环保理念的“无添加”“纯天然”;有拿科学技术当噱头的“基因改善”“专利认证”;有以质量保障为卖点的“呵护健康”“保障安全”……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而部分商家的营销口号往往与产品实际不符,夸大功能、无中生有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各式营销概念面前,消费者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质量知识,就容易踩进不良商家的坑。

  (二)市场监管无法全覆盖

  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且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数据来源于2022年6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往往会压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品质。而囿于时间、精力和抽查成本等问题,各地市场监管资源多倾斜在特种设备、食品等领域,工业产品监管资源不足。在工业产品领域,又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认证类产品为监管重点。以广东省为例,2021年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将成品油、呼吸防护用具、塑料购物袋、消防产品、电动自行车、家用电器、燃气用具、电线电缆、开关插座、玩具、服装(儿童服装、校服)、照明产品等12类产品列入2021年省级重点监督产品目录,集中监管力量构建了重点产品质量严格监管体系。2022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最终确定的抽查目录也仅有118种产品,其中涉及民生消费的一共有96种产品,含27种儿童、学生、老人、高危作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用品。这也反应了我国监督抽查工作突出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的特点。对于数千种普通产品,市场监管部门采取的一般是反应式监管措施,即出现或发现产品问题后及时有效处置。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市场监管部门能通过保障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无法对商品进行全覆盖监管,只有自己掌握了质量知识,学会辨别产品优劣,才能少上当、少花冤枉钱。

  (三)社会监督与质量知识的不足

  在市场监管部门无法对产品进行全覆盖式监管时,社会监督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全国各地都设有消费权益保护的社会组织,如各地的消费者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就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支持消费者对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而这一类社会监督,往往是涉及极其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或数额较大的商品时才会发生。即使是职业打假人,较多关注的也是过期食品药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许多生活常用品因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易损坏、使用寿命短,使用体验差等情况,只能不了了之。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想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产品质量知识。而现实中,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往往缺乏产品的质量鉴别能力和科学消费常识。曾有一项针对乳制品消费需求调查显示,有60.03%的消费者不知道如何识别常温液态奶和低温液态奶[1]。如果一个消费者对所需要购买的产品的功能、成分、工艺等方面缺乏最基本的认知,没有专业知识和基本常识作为前提,则就无法有效鉴别产品的可靠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则很容易被商家的营销所诱导,无法实现有效性和稳定性消费。

  二、当前我国质量知识普及情况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质量知识的学习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识别产品质量优劣的“攻略”“窍门”,但这些“攻略”要么是掺杂了一些广告植入,甚至是某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产品而变出的“花样”,要么就是专业性不足,能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购物指引的不多。一些行业组织如消费者协会也有做消费指引,多数以公众号发文的形式。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面对长篇文字,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多数普通消费者还是靠多次购买、多次“踩坑”所积累的经验才能摸出一些门道。

  三、借鉴“以赛促学”的普及方式

  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社会团体拥有权威专业知识,具备社会责任担当精神,但在知识普及时,往往缺少趣味。如何调动消费者学习积极性,让消费者主动学习质量知识,真正掌握质量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是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质量知识的普及要紧跟时代潮流,迎合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心理,让消费者愿意花时间精力学习,使质量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利用什么方式来促使广大消费者主动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来看近年收视率较高的益智游戏类综艺节目:从《三星智力快车》《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到《挑战文化名人》《中华好故事》《中华好诗词》等等,益智类节目的形式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国学”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从学术路改走为了综艺路。[2]所谓的综艺路,笔者理解为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学习难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学习成果能较好地在生活中进行应用。这一特点在许多学习类APP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以学习强国为例,在学习频道中就以竞赛形式设置了答题专栏,通过挑战或对战的形式,进行知识普及,竞争的趣味性吸引了诸多普通民众积极参与,相关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传播。回到质量知识如何传播这一话题,不妨借鉴相关形式,结合自身特点,“以赛促学”,增强质量知识的传播力度。

  四、探索“以赛促学”质量知识普及的措施

  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好“以赛促学”的作用,就要加强趣味、注重实用、有效激励、积极推广。以下是笔者基于组织线上质量知识竞赛的活动经验提出一些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成立工作小组,统筹调配相关资源。要联合在质量与消费领域有影响力的相关单位,成立专业的工作小组。一方面制作详细的活动方案,另一方面要与各相关单位进行联络沟通,如各大电商商超、中小学校、相关技术专家、社区街道等,同时解决相关活动问题,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工作小组内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作配合,制定好工作计划、时间安排及具体工作的责任人,以确保方案有效落实。

  (二)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方案有效可实施。在方案的制定中,我们首先要牢记活动的受众群体是普通消费者,在方案编写时,就要充分考虑普通消费者的特点。同时,要明确活动的覆盖范围是一省、一市还是一个地区,覆盖范围的不同、参与人数也会不同,社会效益也将不同,而对应的活动相关预算也将有所差别。在方案的编写中,要注重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多参考社会上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或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目标群体的意愿进行摸查,如:是只以个人名义参赛,还是需设团体赛形式?是以限时答题形式比分数高低,还是擂台形式进行PK?答题数量偏向是什么?关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哪些方面?希望获得的奖励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调查收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细节,提高普通消费者的参赛积极性,确保方案的有效可实施。

  为加大活动的普及面,同时提高活动热度,笔者建议可以设置初赛、晋级赛与决赛。初赛可依托线上小程序开展,方便普通消费者实时参赛。晋级赛与决赛则可在线下进行,可与地方有影响力的电视台联合开展,同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进行直播,扩大活动影响力。

  如采取线上小程序开展活动,则要预留系统开发的相关预算与时间,在系统开发时要注重普通消费群体的使用习惯,集思广益,尽可能使赛事系统吸引力强、操作性强。

  (三)合理设置题库,保证题目难易适宜。在组织专业人员编写题库时,一定要时刻谨记题库的答题对象是普通消费者,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能有效学习并加以应用的是生活常用品的产品优劣辨别知识及相关消费指引。因此,要多从实际生活出发,跳脱专业实验室的思维,编写难易程度适宜的题目。同时,要确保题目的准确性,联合各行各业的专家,特别是熟悉选购指引,购物技巧类的专家,对题目进行检查、论证,确保每一题目均是准确、全面、实用的、易于记忆的。

  (四)适当提高奖励,吸引消费者积极参与。恰当的激励政策是活动有效推行的有力保障。要提高普通消费者的积极性,就要提高竞赛获奖的几率。在奖品设置上,既要有足够分量的大奖,吸引参赛者积极参赛,也要有足够多的奖品,吸引大量普通消费者答题参与。这就给赛事的预算增加了较大压力。笔者建议不妨与消费者常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大型商超合作,部分奖励可通过折扣券、消费券等形式进行发放。同时,为了鼓励参赛者积极参与,可设置排行榜等形式,实时展现参赛情况,形成你追我赶的参赛热潮;还可以在实时公布初赛、晋级赛与决赛的相关奖品,增强赛事吸引力;设置推广排行榜,对积极推广的参赛人员及各单位给予奖励。

  (五)广泛动员推广,覆盖社会各行各业。活动要成功举办,就要广泛发动各单位、行业社会团体、学校、工会等组织。如由监管部门负责活动,也可通过相关文件与通知,联合部门、单位共同举办;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切实增强宣传效果;还可联合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大型商超进行活动宣传。在宣传活动中,要注重拓展活动的载体和途径,创新工作方式,结合热门话题,积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探索开展投入少、效果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宣传方式。

  (六)建立风险监测,提早采取应对措施。活动工作小组应提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积极准备应对措施。如各类人员如何参与到活动中来,是否符合条件(如登录条件)、符合哪些条件,不同条件下,对用户行为有怎样的判断和处理;如采用线上平台进行时,平台的后台、意外情况的处理及反馈机制;联合推广的相关单位是否能按期完成目标;奖励机制是否可行,如何发放奖品等等。活动开始后,工作小组人员还需要及时持续跟进活动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以最大程度地达到活动效果。

  结语

  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来宣传质量知识,更容易在短期内掀起学习热潮,让广大消费者快速学习相关的产品质量知识与消费指引知识,在社会上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当成熟的消费者群体形成,反过来会促使生产者自觉披露商品和服务信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从而推动市场秩序趋向良性发展,形成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健.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选择 日趋理性但消费知识仍欠缺[N].中国消费者报.2009(11).

  [2]陈瑶.国内益智类综艺节目浅析[N].活力.2015(04).